1753-PCS-PAR 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簡稱PLC(英文全稱: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為適應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的需求而產生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工業控制裝置 [2] 。
從邏輯上看,符合我此前預判,就是橋多次更換構件后帶來的影響,但整體來看橋依然是安全的。阻尼的變化可以通過相應的處置措施來彌補。同時,我呼吁現有的橋梁抗風設計規范應該進行修訂,畢竟現在技術進步了、造橋的水平提高了,應該讓參數更加嚴格,從而提升橋梁的舒適度和安全度。
《財經》:通常會采取哪些對策?
宋錦忠:可以在橋的主梁斷面上增加一些氣動措施,這樣效果好、造價低、針對性強。就像飛機機翼上的坑坑洼洼的點一樣,就是為了避免機翼尾流帶來的渦振,這也是我們橋梁抗振的經驗由來。我們可以通過風洞試驗一系列測試,然后對主梁斷面做出相應的設計。
“橋很安全,車開上去渦振會更快消失”
《財經》:這次渦振發生在虎門大橋大修期間,您怎么看待將渦振歸因于設置水馬這一結論?
宋錦忠:橋梁大修很正常,23年之前的斜拉橋、懸索橋受制于當時的設計、科研、施工、監理和管理的水平以及建材好壞等等,和現在相比,確實有不小的提高空間,可以理解,大修是我們應付的學費。
由于維修更換吊索時,橋面還在正常通車,施工方擔心作業時過往車輛碰到吊索和維修人員,特地設立了兩面水馬擋墻,這就把橋的斷面外形全部破壞掉了,渦振就可能馬上出現。恰巧,當時空氣中的風均勻地吹過來,形成了穩定的層流,吹拂到斷面上,趕上特殊的夾角,就在主梁斷面的下游形成了有規則的運動旋渦,它的振動頻率和結構的某個頻率一致進而導致渦激共振。
國內的特大橋、大橋很多,宋錦忠呼吁應該加強特大橋的監管維護,“從建設方、設計、施工、監理、科研、維保管理,各方面都要達到一定的水準,做到全壽命服務。”
橋梁渦振的“元兇”
《財經》:在撤除水馬后,為何橋面還在渦振,是否還存在其他影響因素?未來還會發生類似的情況嗎?
宋錦忠:水馬是主要因素,撤除后橋面恢復了原狀,也就逐漸靜下來了。至于為何還有渦振,這就要看維修、保養本身是否對大橋的抗振性能造成了改變。具體要關注兩點,點是,橋梁換了新的構件以后,它的性能、剛度有沒有變。我們估算了渦振時它的振動頻率,初步證明結構剛度沒有變。第二點是,要了解橋面本身抗振動能力有無變化,這里的另一個關鍵指標是阻尼:一方面,更換了吊桿,它與主纜、主梁彼此之間的連接也發生了變化;另一方面,橋面的鋪裝也更換了好幾次,那么橋面鋪裝和鋼梁的粘結性能也有了變化。還有支座的工作狀態是否正常,這都會導致全面抗振能力的變化,尤其是結構阻尼的變化。
《財經》:目前對橋梁抗振能力的檢測結果如何?
宋錦忠:根據初步檢測結果顯示,橋梁的剛度沒有編號。阻尼從設計時的交通部頒布的橋梁抗風設計規范鋼結構組阻尼比從0.005降至0.001,這代表大橋的抗振能力遇到了更大的挑戰,尤其是結構阻尼的變化。
如今PLC技術發展迅速,據統計,約有三百多PLC生產廠家、五百多種PLC產品,美國、歐洲、日本是主要的生產地,市場份額超六成。美國有A-B公司、通用電氣、莫迪康;德國的西門子、AEG公司;法國的TE公司;日本的三菱、歐姆龍、松下等均是的PLC供應商。
近年來,隨著國家和企業的重視,我國的PLC行業保持高速增長,國內也誕生了臺達、匯川、合信、億維,科威和利時等有一定影響力的企業。據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 PLC 市場規模百億元,預計2018年將保持20%的增長率。國內的PLC產品具有非常好的性價比和服務,這給它們帶來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場。
未來PLC技術的三大特點
1、微型化、集成度越來越高:隨著市場對微型、集成度的要求,PLC技術更多的集成到工業、汽車、通訊等產品當中。PLC產品的特性是控制和數據處理,在滿足功能的同時,工藝上的要求也更加精細化。
2、智能PLC技術:隨著AI技術的發展,更多的產品被賦予智能功能,PLC也不例外。如應用在工控的PLC的智能I/O模塊和汽車上的智能溫度控制模塊等,未來智能PLC技術還將有更多的應用場景。
3、多樣化的PLC技術:其中包括與PLC相關的編程語言和工具,隨著應用場景的深入,一種或幾種編程語言是無法實現所有的功能,定制化的PLC產品會增加,PLC模塊化的技術也會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