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23日在山東濟南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向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國際歷史學會主席瑪麗亞塔·希耶塔拉女士等與會的歷史學家表示誠摯的歡迎。
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開幕式上宣讀了習近平的賀信并致辭。她希望各國學者交流對話、傳承創新,加強國際學術合作,為促進多樣文明和諧共生作出更大貢獻。
瑪麗亞塔·希耶塔拉在致辭中指出,中國政府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將促進沿線國家經濟繁榮和區域經濟合作。她強調本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將在促進不同文化的跨國交流中發揮重要作用。
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創辦于1900年,每5年舉辦一屆,是國際上影響大的歷史學盛會。本屆大會是國際歷史科學大會首次在亞洲國家舉辦,由國際歷史學會主辦,中國史學會和山東大學承辦。來自90個國家和地區的2600余名代表出席會議。
這屆大會從8月23日至29日舉行,主題是“歷史:我們共同的過去和未來”,設4個主要議題:“視野下的中國”“歷史化的情緒”“史中的革命:比較與關聯”“數碼技術在史學中的運用”等。大會還安排了特別議題、聯合議題、圓桌會議、國際歷史學會附屬組織會議、特別會議、晚間會議、青年學者墻報展示等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共計170多場。
習近平致第二十二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的賀信
值此第二十二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開幕之際,我謹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并以我個人的名義,向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國際歷史學會主席瑪麗亞塔·希耶塔拉女士等與會的歷史學家,表示誠摯的歡迎!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歷史研究是一切社會科學的基礎,承擔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使命。的今天是從的昨天發展而來的。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影子,歷史上發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為今天的鏡鑒。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明天的智慧。所以說,歷史是人類好的老師。
中國人自古重視歷史研究,歷來強調以史為鑒,我們的前人留下了浩繁的歷史典籍。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發展歷程,應該尊重彼此的選擇,加深彼此的了解,以利于共同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歷史學家在這方面可以并且應該發揮積極作用。這次大會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學問、加深理解的機會。希望這次大會能夠推動各國的歷史研究,幫助人們從歷史的啟迪中更好探尋前進方向。
這次大會的主題之一是“視野下的中國”,這是一個很好的題目。中國有著5000多年連續發展的文明史,觀察歷史的中國是觀察當代的中國的一個重要角度。不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和文化,就很難全面把握當代中國的社會狀況,很難全面把握當代中國人民的抱負和夢想,很難全面把握中國人民選擇的發展道路。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需要從歷史中汲取智慧,需要博采各國文明之長。歡迎各位專家從對歷史的感悟中為我們提供真知灼見。
祝大會取得成功!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習近平
2015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