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部、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陸續公布其全部行政審批項目目錄。同時,對于非行政審批事項將開始全面清理。對于工商登記制度,將全面落實認繳登記制,由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由企業年檢制度改為年報公示制度。
二是體制改革有望進一步放開。對于審批制度,將取消或簡化前置性審批,充分落實企業自主權。今年政府提出要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實施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在更多領域放開競爭性業務,為民間資本提供大顯身手的舞臺。
三是稅收制度有望進一步推進。今年,鐵路運輸和郵政業正式納入“營改增”試點。下一步試點方向是進一步擴大行業范圍,逐步將建筑、房地產業、金融和生活服務業等納入改革序列。此外,消費稅、資源稅改革,房地產稅、環境保護稅立法以及小微企業稅收優惠等政策的陸續推進,對托運業也將產生重要影響。
一是民生托運位置凸顯。《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到促進托運配送、快遞業和網絡購物發展。民生托運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支撐,將受到政府普遍關注。
二是城鎮化孕育托運新商機。今后一個時期,要著重解決好現有“三個1億人”問題,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城鎮化建設加快托運集聚,也離不開城市托運的合理規劃和有效保障。
三是區域托運布局趨于優化。要推進長三角地區經濟一體化,深化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加強環渤海及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實施差別化經濟政策,推動產業轉移,發展跨區域大交通大流通,形成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離不開區域托運和交通一體化協同發展。
四是國際托運迎來新機遇。要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推進孟中印緬、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推出一批重大支撐項目,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托運業“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渠道。
五是產業升級逐步加快。要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和示范建設。托運業一直是服務業試點示范的重要對象,托運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有利于助推經濟結構調整和服務業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