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識管理
1.托運管理的發展階段
托運管理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發展階段,即傳統儲運托運階段、系統化托運階段和托運信息化階段。我國傳統儲運企業大多數都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主要為本行業的物資或商貿企業提供倉儲和少量短途運輸服務,并將倉儲和運輸看成是兩個獨立的環節,把商品庫存看成是調節供需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傳統儲運托運階段,托運功能簡單、業務單一、勞動密集、經濟效益普遍偏低。
系統化托運階段不僅包括前一階段的倉儲和運輸兩個環節,還包括裝卸、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一系列環節在內的整體托運系統,并將托運活動的各個環節看成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運用系統的理論在管理上尋求托運過程的整體優化,從而提高托運系統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第三個階段,托運信息化階段以信息技術的應用為重要標志,實現信息標準化和數據庫管理、信息傳遞和信息收集電子化、業務流程電子化。
2.由信息管理到知識管理
在激勵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托運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不確定因素,市場態勢瞬息萬變,先進托運信息系統的開發和應用無疑為托運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支持。托運信息化具有通過托運信息網絡,使托運各環節的成員實現信息的實時共享,改善托運系統的時空效應,提高托運系統的快速反應能力等諸多優勢。然而,由于信息管理的對象存在著固有的局限性,
難以實現托運系統智能化的目標,更加難以為托運系統帶來創新價值。只有通過創新,托運企業才能打造出極具競爭力的服務產品,才能獲得企業的長足發展。創新是人類的知識和經驗在不斷的積累、應用、優化過程中智慧的閃光。知識管理是企業競爭力的源泉,托運企業只有對知識進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夠實現其獨特的創新功能,從而使托運系統發生質的變化。
托運信息化以信息技術的應用、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遞為重點。管理的對象主要是業務信息,即顯性知識。只能“使信息成為行動的基礎的方式”,而不能使信息通過個人或組織自身知識的作用轉化成更有效的行為。然而,信息管理人員在接收到信息后,必須要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教訓,經過思考,做出行為決策。對于同種信息,不同的人會做出不同的決策,
不同的決策又會產生不同的效益。由此可見,員工的經驗、教訓以及思維方式等隱性知識對企業決策起著實質性的影響。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隱性知識是托運信息化利用信息技術無法收集的。同時,托運員工也難以利用托運信息系統借鑒和參考其他員工的實踐經驗和工作技巧,進行知識復用和知識創新。
為了給托運決策提供更有價值的知識,提高員工知識水平和業務運作效率,企業必須充分利用隱含于人頭腦中的隱性知識,不僅要將它以可視、規范的形式在托運系統里傳遞,還要發揮自身知識的作用以挖掘信息中隱藏的隱性知識,真正實現知識共享。這種管理理念的轉換要求管理對象從以顯性知識為主轉向以隱性知識為主,即轉向知識管理。
騰達貨運托運宗旨“信譽,客戶至上“
珍惜您的每一次重托!您的滿意,我的追求,每時每刻盡心盡力,贏得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