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顆粒機所生產的顆粒燃料屬于新能源燃料,對生物質發展行業發展帶來新發展機遇。
我國地域遼闊,自然條件復雜,又是農業大國,生物質資源豐富多樣,開發潛力巨大。生物質能發電既能緩解對有機能源的耗費,也能為廣大農民創收。近年來,中國能源、電力供求趨緊,國內外發電行業對資源豐富、可再生性強、有利于改善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生物質資源的開發利用給予了極大的關注。
生物質能發電項目建設規模小,單位造價比價很高,特別是基建投入較大。與同等裝機容量的燃煤電廠相比,生物質能發電廠的要高出3倍多,并且后期的改造費用也較多。在高額建設成本之下,生物質能電廠的發電成本必然高企,成本收回的時間也被延長。
數據顯示,2006至2012年,我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由140萬千瓦增加至800萬千瓦,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3.71%,生物質發電行業發展迅速。不過,我國的生物質發電產業主要停留在示范項目階段,并未形成大規模合理利用,且生物質發電在我國電力生產結構中占比極小,在我國新能源發電結構中占比僅為1/10左右,這有待產業改善。我國年生物質能發電量將達到910億度-1040億度電。結合國家對生物質發電的支持力度,以及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的歷史規律。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微電網技術進展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除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以外,全國已經有28個省(市、區)開發了生物質能發電項目。全國累計核準容量達到12226.21兆瓦,其中并網容量7790.01兆瓦,占核準容量的63.72%。預計未來五年生物質裝機容量年均增長速度為20%左右,到2020年裝機容量將超過2362億千瓦時。
利用秸稈顆粒機進行生物質能源發電,不僅緩解了我國的能源危機,還減少了資源浪費,對環境保護也有一定的幫助,未來我國生物質能源發電前景可期,秸稈顆粒機發展將迎來新的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