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起已開始使用空間吸聲體,70年代應用逐漸廣泛。中國從70年代起開始應用。80年代應用日趨增多。空間吸聲體根據建筑物的使用性質、面積、層高、結構形式、裝飾要求和聲源特性,可有板狀、方塊狀、柱體狀、圓錐狀和球體狀等多種形狀。其中板狀的結構zui簡單,應用zui普遍。空間吸聲體多用于室內體育館,其各式各樣的形狀、擺設方式,能增強室內的裝飾效果,zui重要的是它的吸音性能,能防止大型廳堂內產生回聲缺陷,并有效降低混響時間。
原理
空間吸聲體與室內表面上的吸聲材料相比,在同樣投影面積下,空間吸聲體具有較高的吸聲效率。這是由于空間吸聲體具有更大的有效吸聲面積(包括空間吸聲體的上頂面、下底面和側面);另外,由于聲波在吸聲體的上頂面和建筑物頂面之間多次反射,從而被多次吸收,使吸聲量增加,提高了吸聲效率。通常以中、高頻段吸聲效率的提高zui為顯著。
空間吸聲體的吸聲性能常用不同頻率的單個吸聲體的有效吸聲量來表示。空間吸聲體吸聲降噪(或降低混響時間)的效果主要取決于空間吸聲體的數量、懸掛間距以及材料和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