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糞養殖蠅蛆豬糞飼料發酵劑怎么聯系購買
使用豬糞養殖蠅蛆已有多年的技術歷史,有經驗的養殖戶都知道,豬糞需要經過微生物益生菌發酵后才能進行蠅蛆養殖,發酵后的豬糞不僅營養更易被吸收利用,而且能有效殺滅豬糞里存在的大量的有害菌,經過發酵的豬糞再進行蠅蛆養殖,可顯著提高蒼蠅的產卵率和蛆蟲的成活率,提高養殖效益。
豬糞養殖蠅蛆使用的發酵劑推薦使用農富康糞便發酵劑,農富康糞便發酵-豬糞發酵劑是農富康專家研制出專門針對于豬糞發酵養殖蠅蛆的一款產品,富含乳酸菌、酵母菌、雙歧桿-菌、放線桿-菌、醋酸菌等10屬80余種微生物益生菌,活菌功能強大,豬糞發酵速度快,豬糞腐熟徹底,徹底殺滅糞便中的寄生蟲。購買農富康糞便發酵劑-發酵豬糞養蚯蚓專用豬糞發酵劑詳情咨詢:150-3906-7649(微-信)。
蛆是蒼蠅的幼蟲,蛋白含量豐富,是牲畜飼養的高蛋白飼料。蛆的蛋白含量很高,其營養水平可與進口的秘魯魚粉相媲美,深受廣大養殖戶朋友所喜歡,養殖效益極高。豬糞質地細膩,豬糞中有機物及營養成分含量極高,是蠅蛆養殖的理想溫床。但是豬糞中又含有大量的有害細菌以及寄生蟲卵,氣味難聞,在使用豬糞養殖蠅蛆之前,先使用農富康糞便發酵劑對豬糞發酵處理,不僅可以消滅有害細菌及寄生蟲卵,而且處理后的豬糞臭味小甚至無臭味,是養蛆的 營養基質!
下面請看有關蠅蛆養殖的新聞案例:
湘潭:懷揣共同的環保夢 大學生“糞青”們豬糞中“掘金”
劉晨曦(左)等女生在養蛆場一起勞動。
養豬村污染嚴重,湘大學子用豬糞養蛆蟲解決污染問題,目前,批產品已產出,飼料廠家愿意收購他們的產品。
湘潭在線4月21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旭東)4月19日中午,湘潭大學大二學生劉晨曦下課后,就與其他幾位同學匆匆趕往雨湖區長城鄉衛星村一家普通農戶的養豬場。在“臭氣熏天”的蛆蟲養殖場,給蛆蟲添加豬糞、米糠等,常常一呆就是兩三個小時已成為她們每天必做的課外作業。
被同學笑稱是一群“糞青”
劉晨曦是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信息管理專業的大二學生,與她一同合作的同學分別來自不同學院、不同專業。她們的蛆蟲養殖場距離校園大約1公里,由一間半封閉的豬圈改造而成,一墻之隔就是一家養了500多頭豬的養殖戶,每天這里產生的豬糞有150多公斤。
當我們來到走進這家養殖場,遠遠地就聞到一陣臭味。劉晨曦走到墻角,拿起一把大鏟子笑呵呵地說:“這還是味道輕的地方,進去了,里面的氣味就更重了。我們幾個人每天都要呆很久,現在基本適應了。”
說完,劉晨曦挽起了袖子,蹲下身子仔細觀察起蛆蟲的生長情況。“太潮濕了,影響了蟲子的生產,要馬上添加米糠粉。”與劉晨曦一道來養殖場的黃馨嬈、康藝凡等同學馬上分工,鏟豬糞、翻動豬糞,將米糠粉、豆渣攪拌混合……
經過半個小時地反復混合攪拌,劉晨曦才停下手里的活,擦了擦額頭的汗,自嘲地說:“有的同學開玩笑稱我們幾個是一群‘糞青’,因為我們干活的條件比掏糞工還要惡劣,回去時常是一身臟兮兮的。”
治理豬糞污染帶來的創業機會
劉晨曦與同伴們都來自湖南省其他城市,從來也沒有接觸過與飼養有關的知識,與臭烘烘的豬糞打上交道源自去年的一次社會調查。
2016年9月,劉晨曦與學長們參加了湘潭大學創行團隊,在選擇創業行動項目時,同學們分頭進行調查。大家發現校園周邊有許多養豬戶,有的規模還不小,每天產生大量的豬糞。一些養豬戶將豬糞要么直接排放,要么隨意堆放。那些直接排放到水塘里的豬糞,使得水體變臭發黑,嚴重富營養化;同時,還容易滋生細菌,產生環境污染。劉晨曦等人想,要是能對豬糞進行有效處理就好了。
通過網上查閱資料、走訪農業專家,大家發現利用豬糞養蛆蟲,不僅可以獲得的高蛋白飼料,而且可以使豬糞降解成為有機肥料,這種有機肥還可以改善因使用化肥導致的土壤板結現象。
“把豬糞做成有機肥成本不高,還能治理養殖場豬糞污染,對環境也有很多好處。”劉晨曦等8位同學一拍即合,成立了湘大創行團隊“糞糞不平”項目組,專門利用豬糞養蛆蟲。
豬糞養蛆后變廢為寶
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同學們掌握了利用豬糞養蛆蟲的秘訣:將豬糞堆成數個長0.8米、寬0.2米、高0.15米的長條狀,工程蠅的卵投放在豬糞里孵化產生幼蛆,同時在豬糞中適量投放一些米糠等營養物,在蛆蟲結成蛹之前,把夾藏在豬糞中的蛆蟲一同放入編制的養蠅籠中,在光線下照射,利用趨光性,讓蛆蟲與豬糞分離,蛆蟲被提取后,被高溫消毒,后變成了高蛋白飼料,而豬糞則變成了農家肥。
2016年11月,劉晨曦等同學幾經尋找,在寧鄉一家農業科技公司,購買了批工程蠅蠅卵。養殖場地需要建立在有一定規模的養豬大戶附近,一開始,開設蛆蟲養殖場的想法,并不被養豬戶們看好,但同學們細致的養殖實施方案和豐厚的產出回報,終打動了一戶養豬大戶。雙方簽訂合作協議:養豬戶提供場地和豬糞,同學們生產出來的一部分蛆蟲給養殖戶做飼料,降解發酵后的豬糞作為廢料歸同學們自己處理。
創業探索一開始并不順利,批工程蠅蠅卵剛孵化后不久,就因為氣溫轉冷而失敗了。直到今年春天氣溫回升后,項目組才重新開始飼養蛆蟲。每天課余時間,小組成員輪流查看溫度、濕度、喂料、翻動豬糞,這一過程中,要忍受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刺鼻氣味,一些成員一度出現嘔吐等不適癥狀。一起創業的同學陸續離開了項目組,但是,劉晨曦等幾位女生卻執著地留了下來。
畢業后繼續擴大生產規模
今年春季,批投放的工程蠅蛆卵孵化后,已經成功生產出約50公斤蛆蟲飼料,還出產了近300公斤發酵豬糞肥料。這些蛆蟲除一部分化成蛹用作種蠅外,其余全部用作豬飼料。由于效果不錯,這家養豬大戶表示,會繼續使用“糞糞不平”項目組生產的蛆蟲作飼料,同時承諾將提供更大的場地,以供小組擴大生產規模。
現在,劉晨曦對自己的計劃和項目信心十足。“我們蛆蟲養殖場地面積不到20平方米,尚處在試生產階段,產量有限,但是我們小組成員卻十分看好發展前景,目前,已經有來自安徽的飼料廠家愿意收購烘干的蛆蟲。下一步,我們除了擴大規模外,還準備購買烘干機,制成更容易運輸保存的干蛆蟲。”劉晨曦說,她與同伴們都看重環保事業,大家都已經商量好了,畢業后把豬糞養蛆治理污染這個項目做大,并且要實現盈利。因此,就算再苦再累,她們也會堅持下去。
hsmdmh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