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郵政局統計分析,2017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400.6億件,同比增長28%”,調研組的曲偉濤同學給記者提供了這樣的數據,“按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2018年快遞的膠帶可以繞地球赤道1600多圈。我們希望通過這個調研能引起更多人對快遞包裝污染的關注”。
通常,一件網購商品送到顧客手上都被包得里三層外三層,編織袋、塑料袋、封套、包裝箱(瓦楞紙箱)、膠帶以及內部緩沖物(填充物)都是常見的包裝,時包裝物重量甚至遠超商品本身。作為網購供給端的商家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的?調研團隊采訪到的一位淘寶商家表示:“本身商家也不想要這么多的包裝,畢竟包裝是要付出成本的,但為了保證商品運輸安全,我們還是不敢馬虎,寧愿包厚一點。”那么到了消費者手中的快遞包裝如何處理了?調研顯示,作為消費終端的消費者,80.46%的人在處理拆掉的包裝盒時選擇直接扔掉,6.51%的人選擇攢一些賣掉,僅9.66%的人會選擇廢物利用。
據調查,目前市場上的快遞包裝使用的材料主要有聚乙烯、紙板、???、氣墊膜等等,其中塑料袋使用量非常大。而快遞用的塑料袋往往成分比較復雜,主要由化工材料、生活垃圾等再加工而成,含有有害污染物質,不能重新加工,也不能降解,大多數只能填埋或焚燒,這對人和環境都有很大的安全隱患。專業人士介紹,廢棄的PVC埋在土里至少要經過100年才可能降解,快遞包裝造成的污染是一個亟待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上一篇:
暫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