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化學物性質:產品為白色粉末狀,略呈透明,無臭味,加熱燒化后透明無色或成微黃色,不容于水。
產品用途:廣泛用于雪花膏,冷霜等化妝品,是棉膠制品不可缺少的輔助材料,還是復寫紙,蠟燭,蠟筆的主要材料。
包轉:壓縮包裝袋,25KG/袋
衍生物
硬脂酸 (橡膠級) Stearic Acid Rubber grade
硬脂酸胺 Stearyl Amine
硬脂酸鈣 Calcium Stearat
硬脂酸鈣 Calcium stearate
基本性質
物理性質
性狀:純品為白色略帶光澤的蠟狀小片結晶體。
熔點:56℃ -69.6℃
沸點:232℃(2.0kPa)
閃點:220.6℃
自燃點:444.3℃
相對密度:0.9408
復折射率:1.4299+0.3234i
復介電常數:35.6+1.3i
穩定性:360℃分解(另有資料稱376.1℃)
1.純品為帶有光澤的白色柔軟小片。
2.微溶于冷水,溶于酒精、,易溶于、氯仿、、、二硫化碳、醋酸戊酯和等。無毒。
3. 存在于烤煙煙葉、白肋煙煙葉、香料煙煙葉、煙氣中。
4. 是組成硬脂精的脂肪酸。
毒性:無毒
溶解情況:不溶于水(20℃時,100毫升水中只溶解0.00029g)。稍溶于冷。溶于、、、氯仿、、二氧化硫、、熱、、醋酸戊酯等。
其它:在90-100℃下慢慢揮發。具有一般有機羧酸的化學通性。
性質介紹
【英文/拉丁名稱】
Stearic Acid
【概述】
硬脂酸英文名:Stearic Acid-829本品系從動、植物油脂中得到的固體脂肪酸,主要成分為硬脂酸(C18H36O2)與棕櫚酸(C16H32O2)。
【性狀】
本品為白色或類白色有滑膩感的粉末或結晶性硬塊,其剖面有微帶光澤的細針狀結晶;有類似油脂的微臭,無味。本品在氯仿或中易溶,在中溶解,在水中幾乎不溶。凝點 本品的凝點(附錄Ⅵ D)不低于54℃。值本品的值(附錄Ⅶ H)不大于4 。酸值 本品的酸值(附錄Ⅶ H)為203 ~210 。硬脂酸易與鎂離子和鈣離子反應生成硬脂酸鎂和硬脂酸鈣(白色沉淀)。
【貯藏與效期】密閉保存。
【類別】賦形劑。
【檢查】
水溶性酸 取本品5g,加熱熔化,加等容新沸的熱水,振搖 2分鐘,放冷,濾過,濾液中加甲基橙指示液1滴,不得顯紅色。中性脂肪或蠟 取本品1.0g,加無水0.5g與水30ml,煮沸使溶解,溶液應澄清。熾灼殘渣 取本品4.0g,依法檢查(附錄Ⅷ N),遺留殘渣不得過0.1 %。重金屬 取熾灼殘渣項下遺留的殘渣,依法檢查(附錄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屬不得過百萬分之五。
貯存方法
1.200型硬脂酸用硬紙盒包裝。800型硬脂酸用內襯塑料袋的編織袋包裝。貯存于陰涼通風處。
2.本品可用硬紙箱或編織袋內襯塑料袋包裝。每箱(袋)凈重25kg或50kg。
3.貯存于陰涼、干燥、通風處,注意遠離火源和氧化劑。按一般化學品規定貯運。
質量標準
硬脂酸(質量標準:QualityStandard
執行GB9103-88標準:AccordingtotheStandardofGB9103-88
指標名稱指標值型號Y-4Y-8Y-10凝固點℃52≤x≤57
值g/100g2.04.08.0
水份(%)≤0.20.20.3
色澤(HAZEN)≤200400400
包裝:25Kg塑料編織袋。
Package:25KgPlasticweavedbag
來源
生產加工方法
主要由油脂水解法進行工業生產。
油脂水解按照壓力情況分為三種類型:
1、常壓加催化劑水解,水解周期長,需要幾十個小時,脂肪酸的轉化率低,后期分離效果差。
2、中壓水解:無需催化劑,水解周期在十個小時左右,轉化率基本達到90%,屬于間歇反應,目前國內逐漸在淘汰。
3、高壓水解:無需催化劑,水解周期在5個小時左,轉化率基本在98-99%,連續化生產。制的的硬脂酸色澤好,含量高,雜質少。
目前國內的項目基本都屬于此法生產。技術有國內自研發的,也有引進國外技術設備的。
國內的硬脂酸來源基本上是以進口棕櫚油為原料經過催化加氫后,再進行高壓水解,脂肪酸脫氫,然后進行減壓蒸餾而制的。
硬脂酸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于動物脂肪、油以及一些植物油中,這些油經水解即得硬脂酸。
硬脂酸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種脂肪酸,幾乎所有油脂中都有含量不等的硬脂酸,在動物脂肪中的含量較高,如牛油中含量可達24%,植物油中含量較少,茶油為0.8%,棕櫚油為6%,但可可脂中的含量則高達34%。
工業硬脂酸的生產方法主要有分餾法和壓榨法兩種。在硬化油中加入分解劑,然后水解得粗脂肪酸,再經水洗、蒸餾、脫色即得成品。同時副產甘油。
上游原料
油棕樹早源自西非。工業棕櫚油是紅色的,從棕櫚樹皮提取,而棕櫚仁油是白色的,從里面的內核提取。
棕櫚油和棕櫚仁油的生產過程是復雜的。主要經過以下幾個工序:除菌、提煉、漂白、除臭。
后,我們送去存儲之前得到了棕櫚油和棕櫚仁油。
棕櫚樹的種植始于19世紀初,那時英國工業革命創造對蠟燭制造和機械用潤滑劑對棕櫚油的需求。
剛開始棕櫚油由西非農民供應,緊接著1848年荷蘭殖民者把棕櫚油種植帶到爪哇。1910年英格蘭的殖民者威廉森米德爾頓和銀行家亨利美在馬來西亞創辦了森達美公司,種植棕櫚油。
棕櫚油是用量油脂大豆油的主要競爭對手,其他競爭對手包括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棉籽油,棕櫚仁油和橄欖油。然而,2004年以來棕櫚油和棕櫚仁油的總用量首次超過了上主要的食用油豆油。
用途
主要用于生產硬脂酸鹽:硬脂酸鈉、硬脂酸鎂、硬脂酸鈣、硬脂酸鉛、硬脂酸鋁、硬脂酸鎘、硬脂酸鐵、硬脂酸鉀。
廣泛用于制化妝品、塑料耐寒增塑劑、脫模劑、穩定劑、表面活性劑、橡膠硫化促進劑、防水劑、拋光劑、金屬皂、金屬礦物浮選劑、軟化劑、醫藥品及其他有機化學品。
另外,還可用作油溶性顏料的溶劑、蠟筆調滑劑、蠟紙打光劑、硬脂酸甘油脂的乳化劑等。
該品在食品工業中用作潤滑劑、消泡劑及食品添加劑硬脂酸甘油脂、硬脂酸山梨糖醇酐酯、蔗糖酯等的原料。用作助劑的原料及日用化工產品的原料。
硬脂酸廣泛應用于PVC塑料管材、板材、型材、薄膜的制造。是PVC熱穩定劑,具有很好的潤滑性和較好的光、熱穩定作用。在塑料PVC管中,硬脂酸有助于防止加工過程中的"焦化",在PVC薄膜加工中添加是一種有效的熱穩定劑,同時可以防御暴置于硫化物中所引起的成品薄膜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