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色素炭黑的黑度與其自身的原始粒徑的大小,有著為直接的關系,原始粒徑越小,其自身的黑度也就越高,紅相就會越明顯,在實際的使用中對研磨設備的要求越高;粒徑較大的炭黑產品,相對來說就會顯出比較好的藍相,但是其自身的黑度卻不如前者。黑色的產生是所有的陽光都被吸收了,沒有反光的視覺表現。同時,我們知道,很小的顆粒能反很少的光。在物理學上,波長和顆粒尺寸有一定關系。
色素炭黑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很多朋友都會要求不同的藍相、紅相,那么這些現象與色素炭黑的哪些特性有關呢?在色素炭黑的生產行業有著一群高技術的工程師,對色相變化都有著較深的體會。炭黑的顏色毋庸置疑都是黑色的,但是在色素炭黑行業,各種不同的產品經過仔細的觀察和辨別,顏色上面也會有不同的變化。
“炭黑粒子”的光散程度,隨著粒徑的減小而降低,除了影響增光效應,也影響色調,原因如下: 當可將光穿過一主色為黑色的著色層時,短波的藍光比長波的紅光的散效應更強烈。炭黑越細,這種效應越顯著。紅光成分由于散損失較小,因此進入著色層的深度大一些。藍光總體散強烈,在相反方向,即后方的散也強烈,于是又從著色層中反射出來。當觀察反過程時,經細炭黑著色的出現藍調,會給人黑度更高的感覺。如果炭黑粗大,則相應地呈現棕調。 當觀察透過程時,相同的著色層(不完全透明的薄膜)的色調關系正好相反,隨著粒徑的減小,散較強的藍光穿過著色層的深度較小,即藍光穿過著色層至另一面成分較少,從另一面穿出來。因此,由于在觀察的那一面缺少藍光成分,著色層在透過程中觀察時,便呈現棕調。 當以調灰(灰調)時的情形,與在透過程中觀察主色的著色狀況相似,光線在含有黑色顏料塑料片中的白顏料中來回,越小粒徑的炭黑,會使可見光內藍光的越強,因此較多其余的紅光部分便透過來,呈現出帶黃調的灰色,相反地,如著色時用粗粒徑的色素炭黑,尤其是較為粗大的燈黑,則會得到帶藍調的灰色。
不同色素炭黑所具有的黑色呈現強度也不盡相同。碳黑作著色用時,黑度主要基于對光的吸收,對于特定濃度的碳黑,碳黑越細小,則光吸收程度越高。黑度除了受碳黑內部的光吸收外,也受由于粒子表面幾何機構的影響而產生了具有增亮效應的光散,這會降低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