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保健食品良好生產規范》 (簡稱《保健食品GMP》1998 年頒布,1999年實施,它是為 保障保健食品安全、質量而制 定的貫穿于生產全過程中的一 系列措施、方法和技術要求。
一、GMP的基本概念及發展歷程
1、基本概念 GMP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縮寫,中 文為“良好生產規范”。是在生產過程中特別注重食 品衛生安全管理的規程。GMP要求企業從人員、設計 與設施、原料、生產過程、成品貯存與運輸、品質管 理等方面按國家有關法規達到衛生質量要求,形成一 套可操作的行為規范,改善衛生環境、及時發現生產 過程中的問題并加以改善。
2、GMP在國際的發展歷史 食品GMP是從藥品GMP中發展起來的。美 國FDA于1963年頒布了上藥品 的“良好操作規范(GMP)”,實現了藥 品從原料開始直到成品出廠的全過程質量 控制。1969年FDA制定了“食品良好生產 工藝基本法”,從此了食品GMP的新 紀元。
3、我國GMP的發展歷程 我國GMP體系首先在藥品生產企業 中執行,繼而擴展到保健食品的生 產。
對于藥品: 中國醫藥工業公司: 1982年《藥品生產管理規范(試行本)》 《藥品生產管 理規范》(1985)、《藥品生產管理規范實施指南》(1985) 《藥品生產管理規范實施指南》(1992) 衛生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1988年3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 《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1992年修訂本) 《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1998年修訂)
對于保健食品: 衛生部1998年5月頒布國標《保 健 食 品 良 好 生 產 規 范 》 (GB17405-1998)。 衛生部2003年4月頒布《保健食 品良好生產規范審查方法和評 價準則》。
除《保健食品良好生產規范》外,衛生 部還頒布了《食品企業通用衛生規范》 (GB14881-94)和罐頭廠、白酒廠、啤 酒廠、醬油廠、食醋廠、食用植物油廠、 蜜餞廠、乳品廠、肉類加工廠、飲料廠、 葡萄酒廠、果酒廠、黃酒廠、面粉廠、 飲用天然礦泉水廠、膨化食品廠等衛生 規范或良好生產規范。
二、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廠房設計與設施要求 根據《保健食品良好生產規范》,一個符合標準的保健食品生 產企業,必須符合下列各項要求:
訓練有素的——生產人員、管理人員
合適的—— 廠房與設施
合格的—— 原材料、包裝材料
嚴謹的—— 生產過程管理
可靠的—— 成品貯存與運輸
完善的—— 品質管理(機構、制度、測量手段)
良好的—— 衛生管理
(一) 總體設計與廠房布局
保健食品廠的總體設計應符合下列 要求:
1、遠離嚴重污染源 新建、遷建或改建時,將廠址選擇在環境良 好,周圍無嚴重污染源的地方,這是建設保 健食品潔凈廠房的必要前提。
國內室外大氣含塵濃度
含塵濃度 (≥0.5μm微粒個/m3 ) 工業區 (15-35)×107 含菌濃度 (微生物個/m3) (2.5-5)×104 市 郊 (8-20)×107 (0.1-7)×104 農 村 (4-8)×107 <0.1×104
2、水源豐富,水質要好
3、交通運輸要方便
4、能源要有保障
5、地形、地質等要符合要求
在保健食品企業總圖布置中應注意幾個原則:
1、全廠總圖布置應該符合生產工藝流程的需要,生 產作業線要短,并盡可能減少生產線的迂回或交叉。 同一廠房和鄰近廠房進行的各項生產操作不得相互妨 礙。
2、要妥善處理廠區內潔凈廠房與非潔凈廠房以及其 他嚴重污染源之間的相對位置。
3、潔凈廠房之間,由于產品各具特點,它們的相對 位置也應予以合理安排。
4、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廠房間距、道路等應符合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要求。
5、安排好全廠的人員路線和貨流路線,人流與貨流應有不同 的出入口,避免人貨混雜交叉。全廠水、電、汽、制冷等公 用工程系統的各類負荷中心要與供應來源靠近,使能量損失 小,供應管線短。
6、應考慮到今后工廠生產的發展。新產品的開發以及綜合利 用的可能性等多種因素,為工廠發展留有余地。
7、要盡可能采用集中式布置方式,合理組合廠房。
8、綠化 廠房周圍應綠化,采用組合廠房,可空出面積搞綠化。 對于綠化系數,地方和開發區都有指標,一般應為30.
(二)車間潔凈分區
車間內應按生產工藝和衛生、質量 要求,劃分潔凈級別。原則上應分 為一般生產區、30萬級區、10萬級 區。
1、根據《保健食品良好生產規范審查方法和評價準 則》保健食品生產的潔凈級別: 固體保健食品:片劑、膠囊劑、丸劑、顆粒劑、散 劑等固體制劑按三十萬級要求。 液體保健食品:口服液、糖漿液、飲料等終產品 可滅菌的按三十萬級的要求,終產品不滅菌的按 十萬級的要求。 特殊保健食品如益生菌類等產品為十萬級。酒類產 品應有良好的除濕、排風、除塵、降溫等設施,人 員、物料進出及生產操作應參照潔凈室(區)管理。
2、廠房潔凈級別及換氣次數見下表
空氣潔凈度等級
|
含塵濃度
|
含菌濃度
|
換氣 次數 (次/h)
|
||
|
塵粒粒徑 (μm)
|
塵粒數 (個/m3)
|
沉降菌 (φ9cm碟0.5h) |
浮游菌 (個/m3)
|
|
10000級
|
≥0.5 |
≤350,000 |
≤3
|
≤100
|
≥25
|
≥5 |
≤20,00 |
||||
100000級
|
≥0.5 |
≤3,500,000
|
≤10
|
≤500
|
≥15
|
≥5 |
≤20,000
|
||||
300000級
|
≥0.5 |
≤10000000
|
|
|
≥12
|
≥5 |
≤61800
|
(三)車間布置
車間體型
有窗廠房和無窗廠房的考慮
車間布置要點:
1、 按工藝流程安排布置,合理安排各功能 區的關系。
2、合理安排設備和材料,使之能有條不紊 地進行工作,防止混雜和交叉污染,防止遺漏 任何生產操作和控制步驟的事故發生。
3、潔凈級別相同的房間盡量組合在一起 (有利于風管布置,人、物流走向合理)。
4、潔凈級別和衛生要求不同的房間聯系要有 防污染措施(氣閘、傳遞柜、緩沖間等)。
5、合理安排人流、物流,應控制無關人員和 物料輸送不得通過正在操作區。
6、全車間人流、貨流入口應盡量減少,這樣 有利于控制全車間的潔凈度。
7、安排好各種暗敷管道的走向及豎井的布置。
8、合理存放待處理的不合格原材料和半成品。
一個完整的車間平面布局共有下列區域(功能區):
倉儲區(待檢、合格品、不合格品)
稱量及前處理區(備料、稱量、存放)
生產區(各崗位) 包裝區(內包、外包)
輔助區(清洗、清潔工具、工作服洗滌等)
中間庫(分散、集中)
工程區(機房、配電)
質檢區
人物流通道、人員凈化用室、物料凈化用室。
1、倉儲區
(1)倉儲區必須有足夠的面積和空間, 分別按物料的種類(原料、輔料、包裝 材料、成品)、狀態(待檢、合格和不 合格)分別存放。有條件應將倉庫作成 高架倉庫。
(2)要求庫內整潔、干燥、通風良好, 并維持在認可的溫度、濕度限度之內。
(3)入口應設緩沖,防蟲、鼠及塵土進
(4)倉庫宜只設一個管理出入口。
(5)倉庫地面要求平整、耐磨,不起灰, 防潮,具有較高的承載力。
(6)取樣間應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其 潔凈度應與生產要求相適應。(可設超凈工 作臺)。
安利除專門建造占地4萬多平方 米的現代化物流中心外,還在生產基 地內建造了擁有7000多個庫位的3個倉 庫,用于存放紐崔萊的原材料、包裝 材料和部分產品。倉庫內安裝了完善 的空調系統,相對溫度常年控制在20 度~30度,并配以強力通風系統,使原 材料和成品避免了因受潮或高溫而影 響物料的穩定性。
2、稱量及前處理區 采用集中稱量,由稱量室按生產指令及處方按 批稱量,集中放在備料室,以便生產者復合領 料。 稱量及前處理崗位都是粉塵散發較嚴重的場所, 故布置中為了要加強除塵措施,這些崗位盡可 能采用多間獨立小空間。
3、生產區 生產區域的布局要順應工藝流程,減少生產過 程的迂回往返。但對大面積廠房而言,對于不 同劑型的相同工序可以集中設置,以便管理, 互為通用。
4、包裝區 包裝區域要盡可能集中,這樣可以充分利用 場地,節省面積。同時有數條生產線進行包 裝時,應采取隔離或其它有效防止污染或混 淆的設施。
5、輔助區 輔助用室有:設備及容器具清洗室 清潔工具洗滌存放室(宜設在潔凈區域外); 潔凈工作服洗滌、干燥室; 休息室(設在潔凈區內):
6、中間庫(中間站) 在生產車間內部設置中間站是降低人為差錯, 防止中間混料,保證產品質量的可靠措施之一。 中間站如何設置? 集中設置 分散設置
7、工程區 工程區主要是指空調機房、配電室等。空調機 房應緊靠潔凈生產區,使通風管道路線短, 這樣可減少管道接頭和相應的滲漏、污染機會, 能降低能源消耗。
8、質檢區 應設置必要的分析化驗室。
(四)人員與物料凈化通道和設施
1、人員凈化 2、物料凈化
潔凈室內微粒來源分析
潔凈室內微粒來源分析 7% 35% 8% 從空氣中漏入 從原料中帶入 從設備運轉中產生 從生產過程中產生 由人員因素造成 25% 25%
人員動作時的發塵數 動作狀態 沒動作 輕微動作 發塵數 (粒徑0.3~1μm)個/ 分.人 10萬 50萬 全身動作 坐下、站起 行走60~120米/分 跳躍 100萬 250萬 500~1000萬 1500~3000萬
廁 廁 所 所 浴 浴 室 室 洗 手 手 消 穿工 潔作 凈服 毒 進 出 換 鞋 脫 外 衣 氣空 閘氣 室吹 或淋 室 潔 凈 生 產 區
2、物料凈化 生產中使用的原輔料、包裝材料及 容器具等,進入潔凈區前應有效地 清除外表面沾染的微粒和微生物。 物料凈化用室應包括外包裝清理室、 氣閘室或傳遞窗(柜)。物料在外 包裝清理室拆除外包裝,裝入潔凈 容器內備用。外包裝不能清除的應 清除或擦拭外包裝上的塵土。
如何防止人流、物流的混雜? 1 要達到防止人流、物流混雜應采取的措施: 人員和物料的出入門必須分設,分門而入。 2 人員和物料要有各自的凈化用室和設施。 3 按工藝流程布局。 4 用于制造、儲存的區域,不得用作非本區域 人員通道。 人員和物料不得共用電梯
人員動作時的發塵數
動作狀態
|
發塵數 (粒徑0.3~1μm)個/分.人
|
沒動作
|
10萬
|
輕微動作
|
50萬
|
全身動作
|
100萬
|
坐下、站起
|
250萬
|
行走60~120米/分
|
500~1000萬
|
跳躍
|
1500~3000萬
|
2、物料凈化
生產中使用的原輔料、包裝材料及容器具等,進入潔凈區前應有效地清除外表面沾染的微粒和微生物。物料凈化用室應包括外包裝清理室、氣閘室或傳遞窗(柜)。物料在外包裝清理室拆除外包裝,裝入潔凈容器內備用。外包裝不能清除的應清除或擦拭外包裝上的塵土。
如何防止人流、物流的混雜?
1 要達到防止人流、物流混雜應采取的措施: 人員和物料的出入門必須分設,分門而入。
2 人員和物料要有各自的凈化用室和設施。
3 按工藝流程布局。
4 用于制造、儲存的區域,不得用作非本區域人員通道。
人員和物料不得共用電梯
(五)空氣凈化
1、保健食品潔凈廠房空氣潔凈度一般分為二個等級(詳見前述): 即10萬級、30萬級。該表中與空氣潔凈度有關的有兩個指標:含塵濃度和含菌濃度。
微生物(細菌)對保健食品的危害比微粒更嚴重。與微粒相比,微生物更難控制,因為微生物具有下列特點:
(1) 存在范圍廣
(2) 生長速度快
(3) 生存能力強
為了保證達到空氣潔凈度,還有二個相應要求:
1) 溫濕度要求
《保健食品良好生產規范審查方法和評價準 則》(以下簡稱《評價準則》)對潔凈室 (區)規定了溫濕度控制要求:無特殊要求 時,溫度應控制在18~26℃,相對濕度控制在 45~65 %。
潔凈室溫度(夏季):
10萬級、30萬級:24~26℃
一般區空調溫度:26~27℃
潔凈室相對濕度:
易吸潮產品(硬膠囊等):45~50 %(夏季)
片劑等固體制劑:50~55 %
口服液55~65 %
特殊產品根據要求定。
2) 換氣次數(送風量)
參考《醫藥工業潔凈廠房設計規范》:
10萬級:≥15次/h
30萬級:≥12次/h
換氣次數應考慮到各種不利因素,通過空氣量 平衡和熱平衡綜合考慮。
2、空氣凈化三要素
(1)空氣要過濾 空氣凈化系統分集中式凈化空氣調 節系統和分散式凈化空氣調節系統。
凈化空調系統的區域劃分:
潔凈廠房由于不同劑型或品種的生 產對潔凈區域有不同的要求,為防 止不同操作區域之間粉塵的污染, 并考慮到加工過程往往發生在不同 的時間段,因此通常采用多個凈化 系統的設置方式。
凈化空調系統設置及劃分的基本原則如下:
(1)按主生產區域、輔助性區域劃分;
(2)按不同劑型的工藝區域劃分,因為不 同劑型的生產工藝對凈化空調系統有不同的要求;
(3)按防火防爆、產生劇毒有毒物質區域劃分;
(4)按照不同潔凈度等級劃分;
(5)按照廠房樓支或工藝平面分區劃分。
對于10萬級凈化空調系統一般由 初、中、高三級過濾 + 溫、濕度 控制設備(冷卻器、加熱器、加濕器等)組成。
30萬級與10萬級相比,過濾要求低一些,因 此有三種方案可供選擇:
(1)初效+中效+中效 (2)初效+中效+亞高效 (3)初效+中效+高效
(2)氣流要組織 對于不同的潔凈度級別,參照《醫藥工業潔凈廠房設計規范》 保健食品10萬級、30萬級潔凈區氣流組織可如下:
氣流流型:非單向流;
主要送風方式:
1)頂送
2)上側墻送風
主要回風方式:
1)單側墻下部布置回風口
2)走廊回風(走廊內均布回風口或端部集中回風)
3)頂部布置回風口(室內粉塵量大和有害物質的潔凈室除
(3)氣壓控制要正確 為防止室外含塵空氣從門窗或其它縫隙漏入, 室內必須維持一定正壓。同樣,相鄰兩個不同 空氣潔凈度等級的房間之間,為保證各自的潔 凈度,也必須控制一定的正壓值。 一般不同空氣潔凈度等級的潔凈室之間,潔凈 區與非潔凈區之間的靜壓差應大于或等于5Pa。 潔凈區與室外的靜壓差應大于或等于10Pa (1mmH2O)。 要實現室內正壓,必須使送風量大于室內風量、 排風量、漏風量的總和。
(六)除塵
粉塵是固體制劑車間的污染源。
如何減少粉塵,如何除塵是固體制劑車間 設計中需重點考慮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 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1、選用除塵效果好的新型設備
2、采取局部除塵措施
3、 合理布置除塵設備
4、空調直排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