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超聲波焊接過程中,焊件一直處于壓力的作用下,所以已經生成的純潔表面不會重新氧化。熱循環與焊件塑性變形區的大小,以及所得到的接頭的質量之間的關系,在形成接頭的接觸部分,摩擦作用的時間越長則表面的薄膜破壞的越徹底,焊件的塑性流動越劇烈,焊接處的塑性流動區越寬,所形成的接頭質地越緊密,強度越高。
如果在兩個焊件的接觸處沒有摩擦作用,那么實際上根本不會形成接頭,超聲波的能量也就白白消耗在上焊件的加熱和彈性-塑性變形上。隨著溫度的身高,在振動頭下面的接觸處產生的摩擦作用之所以有利于焊接,是因為振動頭與焊件表面的熱膠合,并能消除上焊件中的彈性應力,這種應力在焊接結束時,可能會引起接頭的局部破壞。
超聲波摩擦作用所產生的一個重要的結果,就是把焊件加熱。焊件加熱后,塑性增加,變形抗力降低,當達到一定溫度時,便有可能利用不大的垂直靜壓力使金屬產生塑性變形。塑性流動的結果,使破壞了的涂層轉入基體金屬的內部深處,確定溫度分布情況的實驗,以及接頭的金相研究都表明,對于產生塑性變形來說,溫度的作用是主要的。
文章出處:www.1cs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