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古老的歷史建筑阻礙了現代的發展,怎么辦?拆則毀壞了歷史,不拆則妨礙了現代的發展。建筑物整體平移技術就用到實處, 可以解決這個矛盾。將古老的歷史建筑平移到另一個安全的位置,而給需要發展的地方騰出空間。這的兼顧了對歷史的重視而又順應了歷史的發展。
上海起秀中學里就有這么一棟歷史建筑,現在歷史走到了岔道口。
學校位于黃浦區思南路37號,處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山故居建設控制地帶內。東樓建造于1925年,由法國建筑師設計,為一幢三層磚木混合結構的西式洋房建筑物,屬衡山路-復興路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內的保留歷史建筑,上海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也已登記。外立面是東樓的重點保護對象。此前,東樓一直作為行政樓使用。
與東樓比鄰的是啟秀實驗中學的教學樓。教學樓始建于1973年,1983年和1994年經過兩次擴建改造,形成了目前的5層雙向格局。教學樓的兩次擴建雖然滿足了當時的入學高峰。但這樣使得擴建后的教學樓和東樓之間的距離只有2到3米,近的只剩0.9米。嚴重影響了教學樓和棟樓一二層的采光。需依靠日光燈照明。而這也對學生的視力構成傷害。再加上上下學高峰期,學生流進出校園時,遇到學生嬉戲打鬧,容易出現問題。況且如遇到火警時,對學生的疏散也埋下了安全的隱患。
為了防患于未然,已經作為學校的迫切需要改變的事情提上日程。校也多次溝通,商討如何解決目前的現狀。
終于一次市里文保局的專家到校內視察時,給出了一可行的方案。先將教學樓進行加固,確保施工時教學樓的安全,再將東樓向東南方向移動32米,到位后延自身中軸線順時針旋轉105°,后再向東北方向平移13.5米。從而將東樓建筑物整體平移到位。
利用同步頂升系統,安全、便捷的將建筑物頂升平移到位。減少了重復建造成本,對環境保護起到很好的作用,又保留了歷史建筑,可謂是兩全其美。
轉載請注明:轉載自環球塑化資訊網 http://www.qhnsl.com/news/
本文鏈接:http://www.qhnsl.com/b-gnoev/news183326/
免責聲明:本文"同步頂升系統用于古文物建筑的平移"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環球塑化網無關。環球塑化網所轉載的內容,其版權均由原作者和資料提供方所擁有!如因作品版權問題需要處理,請與我們聯絡。電話:400-115-2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