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出現積極變化但形勢依然嚴峻。一線醫院已產生大量新冠肺炎確診和疑似患者的紙質病歷,確診和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病歷是新冠肺炎診療防控過程中十分難得的珍貴資料,這些病歷既是診療救治、疫情防控的重要依據,又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是探索傳染病防治規律的基礎性資料。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型冠狀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指出,引發新冠肺炎的新型冠狀屬于β屬的冠狀,其主要傳播途徑是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在相對密閉的環境中,若長時間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還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一般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30分鐘以及乙*、75%酒精、含氯**劑、過氧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氯已定不能有效滅活。
在病歷的形成和管理過程中,不僅要嚴格執行原國家計生委頒布的《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2013年版)》要求,還要做好以下**工作,才能在確保醫護人員、使用者人身安全的同時,*大限度地保證這些紙質文件材料的安全。
在門診、急診患者的病歷由患者個人保管的情況下,患者要將病歷放入塑料袋中做好密封工作,同時采用物理方法進行**,比如在56℃高溫中處理30分鐘,或采用類似的方法。針對確診和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在住院救治期間的病歷由所在病區統一保管的情況,由于這個階段的病歷一般使用比較頻繁、利用率較高,同時病房中新冠及其他致病病原微生物濃度較高,雖然病毒在空氣中一般存活時間有限,但是沉降在物體表面可以存活48小時,因此在進行**處理時要著重做好新冠工作。如,對使用完的病歷要及時進行**處理,可使用75%酒精擦拭病歷表面;對于病歷內頁,由于字跡材料有可能遇水洇化,所以要避免使用75%酒精直接擦拭,可以按照傳統方法將紫外線燈懸吊在病歷上方1米左右,對其照射30分鐘至1小時,紫外線穿透力較差,一般只能殺滅空氣中或物體表面的病原物,對有污染的病歷頁還要逐頁進行**。要注意的是,紫外線長時間照射會對紙張耐久性造成破壞,同時也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要嚴格控制照射時間和照射強度,還要避免人體直接暴露在紫外燈下。要盡量避免使用含氯**劑,這類**劑腐蝕性比較強,對紙張的物理性能和字跡材料的耐久性會造成不佳影響,也會影響人體健康。需要強調的是,所有病歷在出污染區之前一定要進行**。針對患者**出院或**終止、病歷按要求整理集中保存在出院處這種情況,這個階段的病歷使用頻率降低,利用率相對較低,在物體表面存活*長不超過5天,因此病歷要在出院處單獨存放5天以上,讓新冠失去活性。此時病歷上還會附著其它致病微生物,比如致病**或**等,所以在病歷歸檔進入檔案室成為病歷檔案前要進行**,可以利用環氧乙烷**機對紙質病歷和相關文件材料進行徹底**,有些醫院會使用2%過氧熏蒸**箱(柜)進行**處理,但過氧會給人體帶來刺激不適感,而且要等過氧徹底蒸發后才可取出病歷,應盡量避免使用這種方法。針對**后的病歷檔案,要在隔離間或單獨的房間存放一段時間,經過整理清潔除塵后,方可進入病歷檔案室存放。病歷檔案室與新冠肺炎有關的紙質病案必須用涂有特殊色標的病案袋進行封裝管理,要盡量按照ICD一10(第10次修訂本《**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的分類方法上架,以便今后進行深入研究利用,保存病案的檔案室要嚴格參照檔案庫房的溫濕度要求,有條件的還要配備機械通風和空氣凈化設施設備。
有些**和病原物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因此,無論是在病歷形成還是保管保存階段,醫護人員和病歷病案管理人員都要嚴格做好自身的健康防護工作,要戴口罩、勤洗手,在重點環節、污染比較嚴重的場所還要穿防護服、戴護目鏡、戴手套等。
作者:國 研
原載于《中國檔案報》2020年3月2日 總第3493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