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版印刷工藝發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其原名為“胺印刷”,因其初使用胺染料制成揮發性的液體進行印刷而得名。上公認的臺柔性版印刷機1905年誕生于英國,但當初并未得到推廣,直到20世紀20年代。由于包裝材料需求的增長,特別是卷筒玻璃紙投入生產應用領域,甚至玻璃紙比一般紙張吸水性小,又輕又薄,很難用其他傳統印刷工藝印刷,而“柔性印刷”對此剛好適宜,才促使其有所發展,不過只能承印質量要求不高的印件。美國在當時曾向德國引進“胺印刷機”,并將習慣所稱的“胺印刷”更名為“橡皮凸版印刷”,因為那時這類印刷用的印版均為“橡皮版”。但那時制版工藝過程煩瑣,精細度又差,仍無法承印質量要求較高的產品。到了20世紀50年代初,由于聚乙烯等塑料薄膜應用于包裝印刷材料,同時由于制版材料采用柔性橡膠或感光性合成樹脂,故有人提出應將此類印刷工藝確切定名為“柔性版印刷”這一提案于1952年10月22日第十四屆美國包裝學會學術討論會上通過,并于1958年創立了美國柔性版印刷協會。1973年,歐洲也成立了柔性版印刷協會,以后又被印刷業所公認。自此以后的幾十年,由于感光性柔性版材和網紋傳墨輥制作以及短墨路傳墨等技術有了重大突破,柔性版印刷機的結構、設計不斷更新并趨向合理化,至此,出現了三大類機型——衛星式(中心壓印式)、堆疊式、組合式(并列式)、各自以其特點展示于世,較以前的機型無論在印刷速度、對各種印刷基材廣泛適用性還是印刷質量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從而使柔性版印刷工藝得到廣泛的應用和發展。特別是在包裝印刷領域,所占份額已達到30%左右,可見其競爭力十分明顯,已與其他傳統印刷工藝形成并駕齊驅之勢。
目前,柔性版印刷已成為公認的四大印刷工藝之一,并作為發展印刷工藝技術過程中所要探索的重要課題之一。全柔性版印刷產品年產值超過1000億美元,擁有從業職工20多萬人。其中,美國是柔性版印刷發展快的國家,全國從事柔性版印刷的企業有6000多家,捅有各種柔性版印刷機近萬臺(套),所有包裝印刷材料中將近80%采用柔性版工藝印刷,市場份額如下圖所示。
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起,柔性版印刷技術還在新聞出版和商業(特別是軟包裝印刷業)領域得到廣泛應用。1982年,美國印刷報紙出版者協會在芝加哥舉行會議,次公開討論了將“短墨路裝置”的柔性版印刷工藝應用于改造報紙印刷,這種經反復試驗制造成的柔性版印報機不但改造了報社印刷廠的老式鉛字版印刷機,而且少,紙張克重可大大減小,杜絕飛墨,不會沾臟,廢紙減少等,從而使柔性版印刷又獲得一次機遇,在報紙印刷領域安營扎寨,成為平版印報的主要競爭者。
佛山耀駿塑料有限公司(主營:PP、PE、HIPS、ABS、再生料)
阿里巴巴網站:http://fssdyjsl.16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