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橡膠SBR,是Polymerized Styrene Butadiene Rubber的縮寫。丁橡膠是橡膠工業的骨干產品,是大的通用合成橡膠品種,也是早實現工業化生產的合成橡膠品種之一。
其物理機構性能,加工性能及制品的使用性能接近于天然橡膠,有些性能如耐磨、耐熱、耐老化及硫化速度較天然橡膠更為優良,可與天然橡膠及多種合成橡膠并用,廣泛用于輪胎、膠帶、膠管、電線電纜、醫療器具及各種橡膠制品的生產等領域,是大的通用合成橡膠品種,也是早實現工業化生產的橡膠品種之一。
按聚合工藝,丁橡膠分為乳聚丁橡膠(ESBR)和溶聚丁橡膠(SSBR)。與溶聚丁橡膠工藝相比,乳聚丁橡膠工藝在節約成本方面更占優勢,丁橡膠裝置約有75%的產能是以乳聚丁橡膠工藝為基礎的。乳聚丁橡膠具有良好的綜合性能,工藝成熟,應用廣泛,產能、產量和消費量在丁橡膠中均占首位。
充油丁橡膠具有加工性能好、生熱低、低溫屈撓性好等優點,用于胎面橡膠時具有優異的牽引性能和耐磨性,充油后橡膠可塑性增強,易于混煉,同時可降低成本,提高產量。
乳聚丁橡膠ESBR
乳聚丁橡膠ESBR,由丁二烯、乙烯為主要單體,配以其他輔助化工原料,在一定工藝條件下,經乳液法聚合首先生成丁膠漿,脫除膠漿中未轉化的單體后,再經凝聚、干燥等工序而生產出產品膠。
國內乳聚丁橡膠(ESBR)生產狀況
我國現有6套ESBR生產裝置。
套裝置由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公司于1960年建成投產,2007年生產能力為5。5萬t,2008年蘭州石化又新增2條采用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生產線,增加了10萬t環保型ESBR生產能力;
第二套裝置由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于1982年建成投產,采用1976年從日本JSR公司引進的低溫乳液聚合技術,目前裝置的ESBR年生產能力已達16萬t;
第三套裝置由中國石化齊魯石化公司1978年成套引進日本瑞翁公司的技術和設備,于1987年建成投產,目前年生產能力達到13萬t,2008年齊魯石化正在擴建兩條生產線,將新增年生產能力10萬t,2009年投產后齊魯石化ESBR總產能將達到23萬t;
第四套ESBR生產裝置由申華化學工業有限公司于1998年建成投產,初的年生產能力為10萬t,通過進一步的挖潛改造,目前該裝置的ESBR年產能力已達18萬t;
第五套為南京揚子石化金浦橡膠有限公司于2007年6月投產的10萬tESBR裝置;
第六套是普利司通公司在廣東惠州新建的年產5萬tESBR生產裝置,采用日本JSR公司技術,2008年建成投產。2007年國內ESBR總生產能力為59.5萬t,2008年達77.5萬t,2009年將達到87.5萬t。
乳聚丁橡膠的生產技術在19世紀20年代后期逐漸成熟,此后對工藝又進行了不斷的改進,并朝著裝置大型化方向發展,自動化控制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并且己達到相當先進的水平。
目前,乳聚丁橡膠在提高聚合反應的單體轉化率、節能降耗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解決乳聚丁橡膠滾動阻力與抗濕滑性能矛盾問題,優化產品性能,適應市場需求等方面也得到了突破性進展。
通過開發新型官能化引發劑、高效、環保的新型助劑,引入第三單體,提高結合乙烯含量等技術,乳聚丁橡膠在產品性能方面得以優化。通過采用環保型助劑、環保型填充油等,環保型乳聚丁橡膠開發也取得了顯著進展。
溶聚丁橡膠SSBR
溶聚丁橡膠SSBR,由丁二烯、乙烯為主要單體,在烴類溶劑中,采用有機鋰化合物作為引發劑,引發陰離子聚合制得的聚合物膠液,加入抗氧劑等助劑后,經凝聚、干燥等工序而生產出產品膠。溶聚丁橡膠早由美國Phillips公司于1964年實現工業化,Firestone公司于1969年也實現溶聚丁橡膠的工業化。同期Shell化學公司也成功推出鋰系催化劑制備的嵌段共聚物,并實現工業生產。
按照聚合方式,溶聚丁橡膠的聚合工藝主要有間歇聚合工藝和連續聚合工藝兩種。按溶劑回收方式可分為直接干燥法和濕法(汽提)干燥法兩種。間歇工藝操作靈活性大,不同牌號之間切換靈活。與間歇工藝相比,連續工藝物耗能耗低、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穩定,代表了溶聚丁橡膠等鋰系高聚物合成工藝的發展方向。隨著溶聚丁橡膠市場需求量的不斷增加,更具經濟技術優勢的連續聚合技術在溶聚丁橡膠的生產中的地位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溶聚丁橡膠具有耐磨、耐寒、生熱低、收縮性低、色澤好、灰分少、純度高以及硫化速度快等優點,兼具有滾動阻力小,抗濕滑性和耐磨性能優異等優點,在輪胎工業,尤其是綠色輪胎、防滑輪胎、超輕量輪胎等高性能輪胎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另外,由于溶聚丁橡膠具有觸感好、耐候性好、回彈性好以及變形小等優點,可用于制作雨衣、氈布、風衣及氣墊床等,還可制作發泡均勻、結構致密的海綿材料。溶聚丁橡膠由于其良好的輥筒操作性、壓延性、耐磨性以及高填充性,還廣泛地用于制鞋業,用它制作的鞋,具有色澤鮮艷、觸感良好、表面光滑、花紋清晰、不易走型以及硬度適中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