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氣壓表檢查法
診斷時可以啟動運轉的發動機,使之到達80~90℃的正常溫度,各部機件配合間隙到達正常的工作狀態,然后停機拆下各缸火花塞,以減少曲軸轉動時的阻力,并將化油器阻風門和節氣門調到全開,各缸依次用氣壓表頭緊壓在火花塞孔中再啟動時,氣壓表指示讀數即為檢測結果。
(2)壓縮氣氛檢查法
將被檢查的汽缸活塞搖至壓縮上止點,這時進排氣門關閉,用490~780KPa壓縮氣氛經火花塞孔通入汽缸,然后依賴聽覺果斷其有無漏氣聲,即可查明部位。
(3)油門比較法
發動機運轉時加大油門,從加機油口處能聽到曲軸箱發出一種連續的“嘣、嘣”響聲,此響聲是被拉傷的汽缸壁壓縮發作時氣體竄入曲軸箱而產生的;同時還會從加機油口處脈動地竄出油煙(即竄氣),嚴嚴重時與敲缸聲相似,加機油口就會有大量氣體冒出,排氣管會有大量藍、黑煙氣。松開油門時,漏氣聲減弱或消散,采取重復比較,然后再用單缸斷火法確定漏氣的汽缸吸塑包裝。
(4)探索檢查法
向可疑汽缸的活塞頂部到場20~30g新機油后,再用壓力表檢查其壓力,若壓力有明顯上升,即為活塞環磨損;若其壓力無厘革,則為氣門或汽缸墊漏氣。
(5)感覺判斷法
將不工作汽缸的火花塞卸下來,用大拇指堵住火花塞孔,搖轉發動機曲軸,憑感覺判斷汽缸壓力。若搖轉曲軸很省力,并感到壓縮氣體反作用力不大,則說明該汽缸壓力不足。當發動機運轉時,高壓氣體從缸墊邊沿沖出,發出“噓、噓”聲,用手靠近時有氣體沖手感覺。該缸火花塞斷火后聲音消失;熄火測汽缸壓力時測不出,為汽缸墊燒穿漏氣吸塑包裝。
(6)棉團堵塞法
用單缸斷火法測知相鄰兩缸不工作,可將兩缸火花塞卸下,用棉團塞緊火花塞孔處。再極癡鈍地搖轉曲軸,若兩缸火花塞孔處的棉團沒被沖出,即為缸墊鼻梁處燒蝕而串通。
(7)觀察法
在發動機運轉時,若發現水散熱器加水口處有氣泡冒出,嚴厲時水進入汽缸,由排氣管口噴出(水珠),即為汽缸與水套孔之間的缸墊燒穿。拆下火花塞檢查時,電極上有水珠;用馬達使曲軸轉動時,有水或水汽從火花塞螺孔噴出,可果斷為汽缸水套處燒穿。若火花塞電極外貌積炭過多,且有濕潤機油,即為活塞環密封不良而竄機油。
(8)聲響檢查法
行駛中突然感想發動機功率不夠、聲音不正常,且有明顯氣門竄氣聲,多為(頂置式)氣門失入汽缸。如進氣門失入汽缸,在駕駛室便能聽到較大的回氣聲(化油器回火);如排氣門失入汽缸,會聽到不正常的排氣聲。要是某缸工作不好,而且發動機運轉時可聽到“嘶嘶”聲,可用聽覺辨別或用手觸摸缸蓋襯墊邊沿,有壓縮氣體沖出,這一樣通常是汽缸蓋螺栓沒有擰到規定的力矩或汽缸墊粉碎。
(9)調試法
發動機怠速不穩、抖動,以致無怠速;而空車在平坦蹊徑行駛加速良好,但重載高速擋上坡時沒勁,此征象一樣通常為汽缸套磨損或氣門關閉不嚴。怠速調解時,在消聲器口可聽到“嗤嗤”聲(像氣筒打氣時跑氣聲),即為排氣門關閉不嚴引起的跑氣征象,用單缸斷火法可查出哪一缸排氣門有妨礙。
(10)斷火檢查法
發動機運轉時,出現加機油管口沖出較濃的煙氣,并能聽到明顯的竄氣聲。采取斷火法依次各缸斷火觀察加機油管口的冒煙和竄氣征象。某缸斷火后冒煙鐫汰,竄氣聲減弱,即可確定為妨礙的部位,此妨礙多屬活塞環對口或卡滯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