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水表的歷史要從公元1825年的英國說起,當時的克路斯發明了真正具有儀表特征的平衡罐式智能水表以來,水表的發展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然而中國水表的使用和生產相當起步較晚。公元1879年,晚清的軍事大臣李鴻章為了操辦海軍,在旅順口創建了我國家水廠。1883年英殖民主義者在上海建立了第二個水廠,水表開始進入中國。隨著一些沿海城市相繼建造水廠,至20世紀年代,當時的上海光華機械廠(現上海光華儀表廠前身)等從國外進口部分零件生產水表。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英法日德等國家的水表一直占據著中國水表行業,這些不同品種、規格繁雜的水表,由于標準不一、零件不能互換,給以后自來水公司的水表維修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直到1949年解放后,伴隨著城市供水事業的迅速發展,中國的水表工業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展而來。從1955年起,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武漢、廣州等城市自來水公司先后開始生產水表。20世紀80年代初,水表行業在機械工業部上海市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所組織下,根據當時水表國際標準ISO4046的要求,對小口徑水表又推出了八位指針、整體葉輪的全國統一設計的水表。統一設計和水表零部件的塑料化,為組織水表專業化生產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大大推動中國水表工業進步與發展,滿足了日益發展的城鄉自來水工業的發展需求。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經濟建設持續高速發展,水表行業也快速發展,企業數量和總產量都增加了一倍多,同時各種智能水表、水表抄表系統等產品也開始興起。
對于歷史我們應該抱著正確的態度面對,從歷史我們總結經驗和教學,在工業上,我們通過水表的發展過程,我們要積極吸取發展經驗,努力為今后的智能水表行業的發展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新聞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