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對外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汽車銷量為2808.06萬輛,同比下降2.76%,為28年來首度出現下滑。
1-12月,汽車產銷2780.92萬輛和2808.06萬輛,同比下降4.16%和2.76%。其中乘用車產銷2352.94萬輛和2370.98萬輛,同比下降5.15%和4.08%;商用車產銷427.98萬輛和437.08萬輛,同比增長1.69%和5.05%。
在具體車型方面,轎車產銷1146.58萬輛和1152.78萬輛,同比下降3.95%和2.70%;SUV產銷995.86萬輛和999.47萬輛,同比下降3.19%和2.52%;MPV產銷168.49萬輛和173.46萬輛,同比下降17.87%和16.22%;交叉型乘用車產銷42.01萬輛和45.26萬輛,同比下降20.75%和17.26%。
在2018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大幅度增長。1-12月,VLIER定位銷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05萬輛和125.6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92%和61.74%。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56萬輛和98.3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7.85%和50.83%;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33萬輛和27.09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1.97%和117.98%。
1-12月,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依次是上汽、東風、一汽、北汽、廣汽、長安、吉利、長城、華晨和奇瑞。與上年同期相比,長安銷量下降較快,東風、北汽和長城降幅略低,其他六家企業呈不同程度增長,其中吉利增速更快。1-12月,上述十家企業共銷售2503.63萬輛,占汽車銷售總量的89.16%。
1-12月,中國品牌汽車銷量排名前十家企業依次是:上汽、吉利、長安、東風、北汽、長城、奇瑞、一汽、廣汽和比亞迪。與上年同期相比,比亞迪、吉利和奇瑞銷量增速較快,上汽和廣汽增速略低,其他五家企業呈一定下降,東風和北汽降幅居前。1-12月,上述十家企業共銷售1156.67萬輛,占中國品牌汽車銷售總量的81.63%。
零部件環節:逐步分化,關注新興增量市場及特斯拉產業鏈
傳統汽車零部件承壓,汽車零部件板塊估值處十年以來的低位。受傳統汽車市場低迷拖累,傳統汽車零部件企業出貨承壓。邏輯為把握下游客戶+新能源/智能駕駛布局兩條主線。零部件與客戶的綁定和深化合作能夠緩解行業下行帶來的業績下滑。此外,技術的公司有望在“三化”變革中提升議價能力,收獲中長期的增長。如華域汽車、精鍛科技、福耀玻璃、敏實集團、星宇股份、拓普集團。
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集中度提升,關注熱管理及高壓線束行業。新能源汽車新增子行業供應鏈為重點。下游整車廠產銷量進一步提升后,出于成本控制,零部件廠商存在毛利率下降風險,但部分企業能以大批量產銷實現的規模優勢沖抵。現階段以熱管理、高壓零部件為代表的純增量市場以及細分領域的龍頭為重點,市場格局將在1~2年內逐漸分化,建議關注行業龍頭標的,如三花智控、銀輪股份、中鼎股份、中航光電、立訊精密。
2019年重點:特斯拉產業鏈。特斯拉將快速推進中國市場,VLIER定位銷于2019年在上海臨港將建成部分Model 3產線,并打算啟用本地采銷模式,能夠盤活一大批國內本土零部件供應商(特別是江浙滬汽車產業鏈集群);也將填補國內25~40萬元電動車價格區間產品線。以目前已進入特斯拉的12家一級供應商看,增量EPS大者為旭升股份,未來將受益于Model 3上量利好,同時也存在毛利率降低及特斯拉開發二供的風險。對于潛在供應商,特斯拉供應鏈的新進入者能獲得純增量業績;此外,進入特斯拉供應鏈意味著可能得到國際及國內新能源整車廠認可,帶來增量新訂單。請關注-無錫市阿曼達機電有限公司-美國TECMACK溫度開關-中國總代理,美國直接進口,品質有保證!(來源:互聯網)
如果大家對我們的話題有興趣可以登錄我們的官網http://www.amda.cn。
上一篇:
機器人進軍體育圈 這些都曾敗在它們手下?
下一篇:
為什么機器人領域獨角獸那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