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轉折的陣痛,這是破繭之前的迷障!
不得不說,當今的制造業正處于這個臨界點。PBC軸承近幾年,我國科技發展水平得到明顯的提高,而制造業的發展一直無法突破,其癥結究竟在哪里?
1、沒有健全的創新機制。
中小型企業山寨跟風盛行,都希望搭上創新的順風車,而真正投入到產品技術研發的企業為數不多,大部分企業所謂研發部其實就一兩個繪圖員,只要市場上出現新的產品,立馬模仿山寨,即使創新企業有申請專利保護,由于中國市場之大,要發現并維權十分困難,而一大批模仿企業由于沒有任何研發投入,產品成本更低,從價格上搶占創新企業的市場份額,加之模仿企業對新興技術的掌握并不完整,造成產品品質低劣,從而,進一步打擊消費者對創新產品的信心。如此一來,加劇了創新的風險,打擊了創新的信心。
2、 創新深度不夠。
縱觀近幾年的制造業,到處都是產、學、研的合作簽約儀式,但鮮有高水平的產品問世。產品技術研發是一項科技研究工作,來不得半點浮躁,而經歷過幾十年的快餐經濟洗禮,能夠沉淀下來搞技術研發的企業少之又少,而大多還停留在打造營銷概念,喊口號,賣噱頭的層面上,這樣的企業就算有些研發成果,也沒有太高的技術壁壘,輕易的被模仿被山寨。而所謂的產學研合作,也不過是為了多賺取一些行業媒體的閃光燈,為打造一次事件營銷找一個契機,做一次不太硬的廣告而已!
3、 營銷手段的過渡依賴。
偶然有些企業通過特定的營銷手段取得一時的成功,也成了大家爭先模仿的對象,當然,作者不可否認營銷創新也創新的一種,還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作為制造業的企業,輕研發重營銷的發展戰略,無疑本末倒置了,君不看營銷遍地開花,而研發工程師卻不見蹤跡?其直接造成的行業現狀就是偽創新,同樣的產品被不同的企業包裝成了不同的新品,終,毀了市場也毀了自己。
4、企業價值取向。
企業的價值觀,無疑就是企業管理者的價值觀。當今的大多數企業都經歷過改革開放的人口紅利時代。敢作敢為,成了這一代企業家成功的秘訣,當他們賴以發展壯大的成功經驗遭遇滑鐵盧,不免會變得更加謹慎,對任何有可能虧損的長期都拒之千里,以保存多年來之不易的財富,留一筆可觀的財富給子孫,從而導致我國企業缺乏傳承性,一個不打算傳承下去的企業,自然也不會有有持續發展的想法,怎么可能投入資金研發創新呢?
問題都說不完,問題越多說明潛力越大,PBC軸承能發現問題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說明我們在渴望進步。值得慶幸的是,以上的種種問題都不會長期存在下去,隨著市場需求的快速化、個性化,市場正在以其無形之手催動著我國制造業的蛻變,已經覺醒的企業開始著手重新認識這個市場,逐步步入順應市場之變的真正創新的時代!
上一篇:
性價比:避免陷入產品價格陷阱
下一篇:
線下銷售的復蘇態勢|渠道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