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679PWR710F
IC679PWR710F
IC679PWR710F
《南華早報》稱,中國并不是首個碰到深海鉆探問題的國家,許多公司研發了各種各樣的化學物,為鉆探提供支持。中國的鉆井平臺也一直在使用。但近年來,政治因素和成本上升讓中國希望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案。由于南海爭端不斷升級,有人擔心外國制裁可能會切斷鉆探材料的供應。劉志宏說:“如果沒有保護材料,油氣鉆探將不得不停下來。”即使不會遭制裁,材料的進口成本也非常高,每噸價格高達10萬美元,而每次鉆探通常至少需要200噸 。
據報道,中國科學家花5年時間將電腦模型中的新材料轉化為工廠大規模生產,成本不足目前市場價格的一半 。新材料已成功在南海流花油田等成功應用20余口井,將很快在“海洋石油981”鉆井平臺上取代外國產品。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網站在發布這一消息時評論說,“該項技術打破了國外同類產品的壟斷地位,為加快我國南海的資源勘探開發貢獻了力量 ”。
進入首頁瀏覽更多精彩內容:
工業4.0時代來臨 中國制造該如何邁進?二、隱憂 今年有意技改的規上企業僅逾一成
近年來,惠州技改不斷增長。2011—2013年惠州工業技術改造同比分別增長61.5%、48.1%和44.4%。2014年惠州全市工業技改完成160.8億元,總量居珠三角第3位、全省第4位;增長54.5%,增幅居珠三角第5位、全省第11位。
盡管工業技改高位增長,但從全省來看,惠州的情況并不算特別突出。相比“高富帥”的大型企業的高熱情,比較“差錢”的中小企業面對工業4.0以及“機器換人”的熱潮表現得比較平靜甚至冷淡。
企業技改積極性不夠強,是目前惠州工業技術改造面臨的一個隱憂。去年底的官方數據顯示,惠州全市1031家主營業務5000萬元以上的被調查企業中,有技術改造意愿的只有236家,僅占22.9%。而根據經信部門近期的數據,全市180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2015年有意向開展技術改造的企業有249家,雖計劃額較大,約為180億元,但企業數量占比僅為13.8%。有技改意愿的中小企業的比例則更低,企業“想技改、要技改、能技改、爭技改”的氛圍還沒有形成。
相比之下,珠三角不少城市的企業技改熱情顯得更高。以“工廠”東莞為例,東莞市經信局去年對441家企業的調研數據顯示,66%的東莞企業已經在近5年開始實施“機器換人”,并有92%的企業表示將在未來兩年繼續加大投入或準備開展相關工作。而目前東莞正實施“機器換人”項目505個,該市首個“無人工廠”也已開建。
NMPC01
NMPP02-W
NMPP02-W/O
NRLO02
NSMS01
NSPM01
NPEP03
NPCS01
IMASO0
NPTM01
IMAOM0
NPSM02
NPSM04
IIMRM0
NTAI01
NTAI04